母亲节再谈母女关系:我不想要一个万能的妈妈

2023-05-14 09:07:31 来源:新经典文库

妈妈,我们生命中接触的第一个女性。

有的时候她很熟悉,据说婴儿能够识别的第一种味道就是“母亲的味道”。

有的时候她很陌生,我们出生时所认识的这个女人,也不过是身为“母亲”的她,除此之外,我们对她的人生一无所知。


(资料图片)

对女儿来说,母亲更是第一面性别塑造的镜子。母亲的一言一行不仅让女儿们看到了女性的生存状态,也会成为女儿成长过程中的对照系。

母女关系的微妙在于,一方面母亲是女儿的“家长”,尤其是在东亚文化语境中,身为家长的母亲几乎有权力以爱的名义干涉孩子的一切。另一方面母亲和女儿都是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女儿既要通过母亲寻找自己的性别认同来构建女性同盟,又要面对不同代际的女性在思想上的矛盾冲突。

在母亲节再谈母女关系这个老话题,是为了让我们在铺天盖地“表达母爱”的叙事之外,更深一步思考“母亲”这一身份内在的复杂性,以及在不断更新的性别议题中,重审“母女关系”中为何存在温馨的窒息。

电影《伯德小姐》

1

被刻板化的“母职期待”:万能的母亲

做母亲从来都不可能是一件容易事。

首先,女性的生理结构决定了生产对女性的身体而言意味着创伤。其次,在传统的社会分工中,女性基本上承担了全部的艰辛的育儿工作。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女性付出劳动不降反增,大多走向工作岗位的新女性所面对的是工作家庭双肩挑的沉重包袱。

“丧偶式育儿”的调侃背后是母亲疲劳的血泪以及一个仍然缺爱的孩子。

在育儿任务分配不公的传统中,母亲必须是万能的。久而久之,有的母亲会努力让自己符合这种万能。小到日常生活的一蔬一饭,大到人生道路的选择指导,母亲们都要训练自己胜任。但这种“万能”很多时候带来的却是窒息。

在《妈妈走后》中,米希尔·佐伊回忆起青春期时自己与母亲的冲突就源于这种万能的母爱:

该如何形容她的爱呢?比严厉更严厉,比残酷更残酷,比这世上的一切都要强悍有力。这种爱刚劲十足,你无法从中找到一丝弱点。这种爱充满“先见之明”,能早早看到对你有益的一切,却不在乎这一切是否会让你受尽折磨。

“充满先见之明的爱”是许多母亲想给孩子的爱,这种爱稳妥而安全。同样身为女性,母亲的先见之明也许能帮女儿规避一些风险,因为她也曾经挣扎过、被伤害过。但对女儿来说,想要建立独立的自我人格,受伤害不仅无法回避,甚至刻意回避伤害反而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电影《喜福会》

作为美韩混血,佐伊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的韩国妈妈总是有那么多要求,大到学业、工作,小到身材管理、每一餐吃什么健康……

直到在照顾已经患癌症的母亲时,她才意识到,对许多亚洲母亲而言,爱是劝诫、是要求、是嘴上从来不说爱,但把爱藏进你最爱的食物里。千百年来,妈妈们只是已经习惯了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

没有真正万能的母亲,只有痛苦地追求万能的母爱。面对女儿,母亲总是在“万能”的束缚里默默挣扎。

当患病的母亲终于放下了自己全能的武装,她才能坦言:

是啊,你知道我意识到什么了吗?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像你这样的人。

母爱的光环在肯定了母亲辛苦付出的同时,也成为了母亲们的负担。人们总愿意将母爱描述为“绝对的爱”,并在生活中考验母爱的绝对性。期待万能的母亲本身,也是一种对母亲的伤害。

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

2

允许“母亲”只是她众多的身份之一

很长一段时间里,文学作品和影视剧塑造的母亲形象大多十分类似:

她们或是将自己全部的爱无私献祭给子女,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妈妈,除了“爱孩子”我们看不到她们的其它情感。或是走向反面,因为追求自己的生活事业无法完全履行母职,成为人们眼里的“坏妈妈”。

艺术形象上的单一折射着现实中女性身份固化的困境。似乎成为“母亲”意味着进入一套设置好的程序:孩子、家庭、事业以及在三者之间取舍。此外“母亲”的身份光环还会将别的身份淹没,比如“xx妈妈”这种称谓在韩国依然为人们常用。

去年的两部现象级影片《青春变形记》《瞬息全宇宙》,都以东亚母女关系切入,在叙述两代女性如何修补代际裂缝并自我救赎时,我们终于看到了“母亲”这一形象的丰富性。

《青春变形记》里美美的妈妈明将女儿视为自己的全部,她对美美的控制就是为了防止女儿叛逆,但明自己年轻时也是一个出格的叛逆者。

电影《青春变形记》

《瞬息全宇宙》中杨紫琼扮演的伊芙琳在自己的宇宙里是一个平庸、固执地围着家庭作坊焦头烂额的母亲,但同时她也是多重宇宙中拯救世界的英雄。

电影《瞬息全宇宙》

身为女儿,我们总会天然地看到母亲身为“母亲”的一面。因为成为了孩子的母亲,母亲总会天然地在孩子面前拿出母亲该有的样子。

因为不能跳出“母亲”和“女儿”的身份视角,所以母女之间就在这狭窄的框架里产生摩擦。

上野千鹤子在《始于极限》中指出:

最能犀利看穿母亲“看似合理实则矛盾”的是女儿,被这些矛盾所捉弄的也是女儿。

母亲和女儿之间的关系不仅受到母亲能力的影响,也与女儿自身的能力息息相关。在许多被母亲用巨大的爱与智慧牢牢捆住的女儿中,肯定有人无法获得自我意识,甚至走上自毁之路。

日剧《妈妈》

应该允许“母亲”只是妈妈的众多身份之一。

如果社会文化环境不再将“好妈妈”拔高为女性最高的价值标准,母亲除了培养出自己心中“理想的女儿”之外,也可以打造“理想的自己”,这个世界上会少一些歇斯底里的母亲。

如果女儿们明白,有的母亲执著于自己身为母亲的权威,肆意践踏女儿的自我,是因为母亲也是被剥夺“自我”的受害者,除了做好母亲、管教孩子,她们的自我没有别的立足之地,这个世界上会少一些耿耿于怀的女儿。

电影《青春变形记》

3

课题分离

妈妈和我们都有自己要面对的问题

任何一段窒息的关系都是从丧失独立的自我开始的。令人窒息的母女关系的成因之一是,母亲还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自我支持她从女儿身上抽离。而健康的母女关系大多建立在两个平等的自我之上。

每一代女性都背负着自己的困境和局限。而这些问题,无法只靠解决母女关系问题得到答案。即使是母女,在代际中传递的痛苦代也要靠自己去解决。

电影《伯德小姐》

《熔炉》的作者孔枝泳在《亲爱的女儿》中,以传授菜谱的方式向女儿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验。不同于母亲对女儿的教诲,孔枝泳反复对女儿坦白,即使自己身为母亲有更多的经验,但也没有能力解决女儿的问题,所以只好提供一份食谱来完成作为母亲的陪伴。

在女儿还没成人之前,孔枝泳会在与女儿的争吵中道歉:

是,妈妈对不起你,没能给你一个平凡而又幸福的家庭,妈妈很抱歉。但是,妈妈并不是故意要伤害你。妈妈当时也不太清楚人生到底是什么,所以才会弄得一团糟。妈妈的人生已是千疮百孔。所以,孩子,请原谅妈妈吧。

因为妈妈也是第一次面对自己的人生,所以妈妈也有束手无策的权利。

而当女儿成年后,面对女儿的抱怨,她却说:

对,妈妈不了解你。不过,现在好像也没有这个必要了。既然你很了解自己,那就好好地安慰自己,好好的生活吧。

成年以后,女儿和母亲的关系更应是人生道路上的同行者,虽然可以彼此搀扶,但却不能帮对方承担人生的辛劳,更无法替对方走完接下来的路。所以孔枝泳爱女儿的方式是在女儿遇到痛苦时,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传授一道来自妈妈的菜,并反复提醒女儿:

妈妈想要告诉你,你是最珍贵的。要永远地珍惜自己,爱护自己。

母女关系无法相互选择,却始终在彼此塑造。无论身为母亲还是女儿。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最珍贵”的存在。

如果懂得自己的珍贵,歇斯底里的母亲就不会只能在无尽的奉献中消磨自我。

如果懂得自己的珍贵,受伤的女儿就能接受母亲的局限,也许无法理解真正理解母亲,但还可以善待自己。

妈妈是第一次做妈妈,女儿也是第一次做女儿。因为是第一次,我们就应该放下对“完美”的期待,母女关系也和其他的关系一样,都是一边试错一边更深地了解彼此。

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有问题也没关系。

电影《青春变形记》

相关书目:

《始于极限》 [日]上野千鹤子

《亲爱的女儿》 [韩]孔枝泳

《妈妈走后》 [美]米歇尔·佐纳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