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翔区:“牛-菌-蔗”循环生产链的致富路

2023-08-08 20:10:37 来源:云南日报

走进临翔区章驮乡塘房村肉牛养殖大户罗有昌的养牛基地,一座宽阔大气、明亮整洁的标准化牛棚映入眼帘,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悠闲地吃着喷香的草料,不时发出“哞、哞、哞”的餍足声。

近年来,临翔区章驮乡塘房村主动融入临沧市基层党建“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总体布局,以“党旗红、青山绿、产业兴、群众富”为目标,充分发展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组织化引领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牛-菌-蔗”循环发展致富路,预计可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余万元。


(相关资料图)

牵好“牛鼻子”,牛产业发展有“犇”头

“我今年一共养了40多头牛,这不,前几天刚刚出栏了15头,卖了30多万元!”算起养牛的“致富账”,塘房村罗有昌高兴地说。罗有昌有十多年的养牛经验,由于有了区、乡、村三级对肉牛养殖的政策倾斜和优惠措施等诸多加持,罗有昌将自建“家庭式”牛圈改造成标准化养殖基地,实现畜禽养殖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

“立足牛产业基础条件,借沪滇协作项目机遇,我们村联合周边两个村建成一座可容纳300多头牛的标准化养殖场,今年9月份将正式投入运营。”塘房村党总支书记付兆清说。

为把肉牛养殖培育成为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塘房村党总支按照“村级引领、人才带动、农户发展”的思路,建成村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储备牛产业技术专家人才库20人,择优把党员养殖户、“土专家”“田秀才”作为技术指导员,对养殖户进行疫病防控、科学喂养等技术培训,持续推深做实现代农民培训工程,带动更多群众踏上标准化养殖肉牛致富之路。

近年来,塘房村开展肉牛养殖培训7期140人次,技术指导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57次服务指导,帮助解决养殖问题113个,培育肉牛养殖户146户,全村牛存栏260万头,销售辐射大理南涧、巍山等地,产值达500余万元。

撑起“致富伞”,小菌菇释放大“蘑”力

产业振兴,不仅需要主导产业“一枝独秀”,更需要特色产业“百花齐放”。“肉牛养殖素来是塘房村的传统产业,但产业发展壮大必须在牵好‘牛鼻子’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多元化。”塘房村党总支书记付兆清说。

为引进新产业、丰富产业链,2022年9月,塘房村党总支组织村组干部、致富带头人到昌宁县、双江县、永德县等区内外产业发展较好的行政村进行考察学习,经过多次村“两委”会议研究,结合当地产业结构、气候土壤等条件,决定以企业为群众无偿提供种植姬松茸所需的菌种、技术和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并保底价收购姬松茸、折扣垫付大棚建设款项资金的方式,引进永德县永义姬松茸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姬松茸产业。

然而,在入户和开会动员推广“新产业”时,群众热情不高,多持犹豫观望态度,塘房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村干部“领头雁”作用,由村总支书记带领2名村干部、1户群众开展示范种植,建成姬松茸大棚13个,进行“微成本”运作。

在长达半年的永德县永义姬松茸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员指导下,第一批“尝螃蟹的”13个大棚迎来大丰收,第一批可采收20吨左右,烘烤后的干菇将陆续销往广东、福建等沿海一地,实现产值达18.5万元。

种下“甜蜜梦”,甜日子收获在“蔗”里

“新产业”的填补为塘房村产业发展多元化提供了一个方向,但产业循环发展是塘房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今年来,塘房村党总支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紧扣“资源、资产、产业”三要素,与邻县勐永糖厂合作,通过“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党员中心户+农户”模式,以村党组织为带动、党员为示范,组织2名党员中心户尝试种植示范种植甘蔗基地86亩,推动“牛-菌-蔗”产业链清晰显现,实现增绿、增效、增收目标。

“我们以肉牛养殖、姬松茸和甘蔗种植为切入,将废弃物牛粪便、甘蔗渣制成姬松茸栽培料,再将姬松茸废渣作为甘蔗有机肥进行还田,通过循环生产链实现再回收、再利用。”塘房村党总支书记付兆清说。

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化还在延续,塘房村党总支将继续引领和带动全乡党员群众扩大甘蔗种植面积,引进种植合作社和大户,实现今年下半年扩种1000余亩目标。同时,还将新建1个集中机械剥叶站,提高蔗叶利用率,剥出的蔗叶与米糠混合后,能够作为优质青储饲料反哺肉牛,这样一来,“环环相生”的“牛-菌-蔗”产业链将进一步凸显发展成效,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两个作用’,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及群众的能动性结合起来,聚焦‘强基地、延产业、建链条’,继续做大做强‘牛菌蔗’三大特色产业,趟出产业多元化发展新路子!”说起未来的发展,付兆清信心满满。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