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纪录·云南故事】洱海源头有个唢呐村_

2023-08-14 11:42:11 来源:新华网

他叫毛六凡,65岁

唢呐,他吹了快半辈子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洱源县地处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

是洱海的发源地

在洱源县松鹤村

春日数里梅花如雪,夏日万亩梅果飘香

这里也是远近闻名的“唢呐村”

全村150多人可以随时“上才艺”

红事、白事、乔迁、升学、立碑……

请师傅来吹上几曲,主人家才算有面儿

条件艰苦的那些年月

唢呐师傅吹一场

就能得到“吃席”单独吃一桌的“福利”

为了吃饱饭

毛六凡20岁便师从村中第三代名师毛厚银

苦练技艺

两年后便出师自己带徒弟

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耿直的性子

慢慢闯出了点小名堂

收入也从最开始的一场3元

涨到了最高时一场900多元

毛六凡话不多

谈起唢呐却眉飞色舞

唢呐也成为了他与世界沟通的另一种方式

他对着满山坡的羊群吹,对着漫山遍野的梅花吹

赶街歇脚时吹,照看蜂箱时也吹

低音浑厚,高音高亢

吹民族渊源、生产生活、风情习俗,也吹自然万物

唢呐一响,直冲霄汉

悲欢离合,尽在此中

40多年来,毛六凡的唢呐“送走了”不少人

也跟在新郎新娘身边,给宾客“灌”下了不少酒

跟着这把唢呐

他最远去过四川,省里、州里、县里的演出也没落下

2019年,毛六凡还被评为了省级非遗传承人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年轻人们慢慢出走

外出务工寄回家的钱可比吹唢呐赚的几文辛苦钱

多多了

再加上移风易俗、丧事简办

唢呐的门路越来越窄

毛六凡却不以为意

摆摆手说:“有碗饭吃就行,有唢呐吹就行,不求大富大贵!”

村里像毛六凡这样的唢呐师傅还有很多

他们热爱唢呐、钟情于民族文化

希望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大家穿上羊皮褂,聚到火塘边

乐曲一响,荡气回肠

他叫罗学义,68岁

不会吹唢呐,却为了唢呐村的唢呐事儿忙前忙后

几年前从村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后

他把松鹤村的唢呐历史文化整理成册

坐班车去城里多方筹集经费

政府的重视、自身的努力

2013年,村里有了唢呐文化传习所

师傅们利用周末和假期对孩子们进行唢呐培训

只是让年过半百的毛六凡没想到的是

以前学唢呐,要跟在师傅后面“求着学”

如今教弟子,却要“哄着教”

但是为了非遗传承这件事,他愿意!

每位唢呐师傅一天有100多元的报酬

来学习的孩子每天也可领到10元的“鼓励费”

多年来,这里共教会104名孩子吹唢呐

如今,在各种文艺演出和县里的重大活动庆典中

总能看到孩子们的身影

也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加入进来

与民族音乐、民族文化“对话”

“娃娃”唢呐队也让毛六凡、罗学义这批唢呐村的“老人”

看到了“老祖宗的看家活”传承下去的希望

毛六凡说,唢呐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高兴时吹了更高兴,难过时吹了更难过

从满月客到葬礼,从田间到山头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离不开唢呐

就像老树离不开生养自己的土地

人们与唢呐的旋律同喜同悲

千百年的文化与情感

也在唢呐的簧哨里

潮涨、潮落

经久不息

出品人:韩海阔

监制:李霞

编导:丁凝刘东

摄影:刘东

剪辑:刘东

撰稿:丁凝

配 音:丁凝

海 报:游娟

外联:李晶晶吴丹

指导单位:云南省委网信办

鸣 谢:

大理州委宣传部

洱源县委网信办

洱源县融媒体中心

新华网云南频道 出品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