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等6市亮相、4大医院发声 2023年下半年要这么干

2023-08-26 11:13:27 来源:信网

原标题:开新局 建新功 | 6市亮相、4大医院发声,下半年要这么干!

上半年,山东卫健领域成绩斐然:


(资料图)

我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达到9个;

新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中医重点学科28个;

西医类和中医类三级医院绩效考核均位居全国第四位;

39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进入全国前10%,数量全国第一;

1364万65岁以上老年人接受医养结合服务,占比超过80%……

以上这些数据实现了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马立新的说法:“要让群众在每一次医疗服务中感受到尊重。”

下半年,怎么干?济南、青岛、枣庄、烟台、潍坊、德州6市集中发言亮相,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等几家大医院纷纷表态……

■编者按

今年以来,山东省卫生健康系统履职尽责,积极作为,各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日前,省卫健委及各地市和单位总结工作、分析形势、交流经验,为推动山东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务实情,出实招,求实效。这些创新经验做法堪称今年我省健康工作的一大亮点,本报将其进行总结,供大家了解借鉴。

强体系、提能力、严管理、优服务,2023年以来,山东省卫生健康系统聚力高质量发展,各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下一步,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将聚焦提质提效,高质量完成年度工作任务。“要让群众在每一次医疗服务中感受到尊重。”日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马立新说。

2023年以来,我省卫生健康系统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深刻把握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升事业发展质量,围绕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的“三个转变”和提高医疗质量、提高运行效率、提高医务人员待遇的“三个提高”,加快推进构建新体系、引领新趋势、提升新效能、激活新动力、建设新文化的“五新”建设和能力现代化、体系整合化、服务优质化、管理精细化、治理科学化的“五化”建设。

重大项目多点突破。我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达到9个,省立医院、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被确定为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新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中医重点学科28个,依托省中医药研究院成立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山东分中心。西医类和中医类三级医院绩效考核均位居全国第四位、实现连续跃升;39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进入全国前10%,数量全国第一;省级以上临床重点专科全部牵头建设专科联盟、覆盖所有县(市),二级以上公立中医院全面推广“五个全科化”创新服务模式,中心药房建设拓展到162个县域医共体。

公共服务方面,我省健康中国行动考核获得“优秀”等次。医养结合示范省建设进入攻坚提升阶段,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有962家,全国最多,1364万65岁以上老年人接受医养结合服务,占比超过80%。1-7月全省孕产妇死亡数同比下降57.7%,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筛查保持在99%以上,新生儿先心病筛查项目实现县(市、区)全覆盖;10个市出台优化生育政策文件,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新增托位4.13万个,千人口托位数3.5个,居全国第二;新发职业病人数进一步下降,食源性疾病监测覆盖所有乡镇级行政区域,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工作综合评分持续保持全国第一。

下半年,我省卫健系统将继续聚力高质量发展,强化攻坚突破。毫不放松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不断提高平急转换和应急处置水平。进一步深化三医联动、部门协调,加快我省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和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三个文件出台。我省将系统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全力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着力提升疑难危重疾病救治能力。启动基层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让患者就近就便就医。要发挥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作用,推动“两专科一中心”实现县级全覆盖。推动健康山东建设按期完成指标任务,实施优生优育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持续优化生育支持政策。

济南:推动医疗服务高地崛起成势

十余个国家级、八十余个省级重点专科建成

近年来,济南市将重点优势专科建设作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医疗竞争力的“关键一招”,市属医院差异化、品质化、协同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专科建设育优培强,济南建成多个国家级专科。目前,济南累计建成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建设项目4个、国家中医重点和优势专科5个、国家妇幼保健特色专科3个,国家胸痛、卒中等各类中心16个,建成省级各类重点专科(中心)85个、市级258个。

提升协同发展能力。一方面,济南着力扩大“朋友圈”。目前,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宣武医院济南医院已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齐鲁医院、广安门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工作加速推进。国际医学中心优质医疗资源集聚成势,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树兰医院、质子中心、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53个高端项目落户济南、陆续启用。另一方面,济南在融合“产学研”上下功夫。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与济南国际医学中心园区的医学高等院校、科研转化平台合作,打造药械临床试验研究高地。目前,全市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增至23家,市中心医院国家级临床试验基地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前列。2022年获批上市1类新药1个,今年还将有2个获批上市。

青岛:锚定就医服务“五个一”

“互联网+健康”引领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

“一网共享”,汇聚居民健康医疗数据25.5亿条。目前,青岛市级全民健康平台接入10个区市平台、15个垂直业务系统和3498家医疗机构。今年青岛市率先完成了百日攻坚行动全部信息化对接任务。

“一检互认”,建设“全市一家医院”智慧就医场景。青岛市已建成智慧检查检验互认系统,已在50家医疗机构间实现10大类115个项目,累计1.1万项次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

“一号通用”,就医时间大幅缩短。青岛不断完善“健康青岛”微信公众号便民服务,大力推动智慧医院建设,优化再造诊前、诊中、诊后服务流程。智慧支付缴费让居民平均挂号时间从15分钟缩短为1分钟,就诊环节从8个减少为3个,在院就医时间从3小时缩短为1小时。

“一键联办”,办理环节由10个简化为1个。青岛建立政务共享服务机制,建成“出生一件事”联办系统,实现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户口登记等事项“一次提交、多证联办、一站送达”,将办理环节由10个简化为1个,申请材料由19份简化为4份,目前已累计办理业务2万余件。

“一网通揽”,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信息技术支持。青岛持续完善以传染病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慢性疾病综合监测管理和实验室检验检测等为核心的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枣庄:全面提高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较高一级医疗机构提高10%

今年以来,枣庄市启动实施健康枣庄建设“十大行动”,致力补齐全人群全周期卫生健康工作短板,全面提高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加大人才招引力度。每年引进知名专家及团队10个以上,3年内引进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不少于1000人。另外,加大对医疗卫生机构用编支持力度,到2025年前,疾控机构、基层医疗机构空编率均降至5%以下;对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即评即聘”,为执业(助理)医师和乡村医生发放岗位补贴,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较高一级医疗机构提高10%。

基层基础明显改善。全市64家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及以上,社区医院实现区(市)全覆盖。

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枣庄医院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名单。全市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全部实现门诊诊间结算和“互联网+护理”服务。

公共卫生保障更加有力。在全省率先使用预防接种疫苗AI储发机器人,疫苗接种更加规范安全;千人口托位数超前完成省定任务目标,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全覆盖,滕州市入选全省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县。

烟台:激活人才引擎新动能

全市基层卫生机构正高级评审通过人数翻倍

2023年,烟台持续强化“泰山学者”示范引领效应,突出打造人才集聚高地,烟台市连续四年入选青年专家等7人,培养综合领域领军人才50余人、专业领域高层次人才百余名,人才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高端引领,打造科创人才高地。烟台先后举办8期卫健青年人才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4800余人次,以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临床科研自主创新能力,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泌尿外科于2022年、2023年先后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蓄才储能,聚力青年人才引育。烟台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比照市级标准加发一份人才补贴,实现了生活补贴、购房补贴和留学补贴翻倍。同时,与全国50余所医学院校深化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展“院校圈”、密织“信息网”。

改革破局,创新人才评价激励。烟台持续完善卫生副高级职称和基层卫生机构正、副高级职称评审评价标准,突出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着力破除“四唯”倾向。同时,加大向基层倾斜导向,全市基层卫生机构正高级评审通过人数为过去4年评审通过总人数的近2倍,三个“双自主”试点单位高级职称通过评审人数达到试点前的3倍,评审通过人员中,年龄最低的29岁,有效推动了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潍坊:全域推进综试区建设

以两个国家试点赋能健康城市提档升级

作为基层卫生健康“综试区”和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两个国家试点城市,潍坊市将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力争试出成果、试出成效。

潍坊全域推进综试区建设,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基本标准达标率实现100%,建成甲等乡镇卫生院96处、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14处。

通过大力实施县医院提标扩能工程,全市8家县医院全部建成临床服务和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全部入选国家“千县工程”;6家建成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达93.9%。

潍坊坚持把人才和学科建设作为推进公立医院发展的切入点,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全市招录高层次人才年增速40%以上,建成国家、省、市三级临床重点专科集群,先后实现泰山学者、全国名中医、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大突破。

为将两个国家试点有机融合,潍坊市着力打造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方面,探索新型乡村卫生一体化。结合综试区建设,在寿光市率先实行以“八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新型乡村一体化管理,实现100%的卫生室纳入镇街卫生院管理,基层机构诊疗量占比达76.52%、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达97.3%。另外,创新性提出“单病种群体管理”理念,全市入群管理的病种已覆盖100余种常见病。

德州:突出改革特色注重能力提升

提前8个月完成中心村卫生室建设任务

近年来,德州市卫生健康委聚焦高质量发展,突出改革特色,各项重点任务取得积极进展,荣获国务院2022年度深化医改成效明显督查激励。

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目前,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达标率为33.3%,老年友善环境整治完成率达99.2%,村卫生室中医康复理疗设备和智能化的随访设备配备率达96%以上。德州市在省内率先制定中心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并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强力推进,提前8个月完成全年227家中心村卫生室建设任务。

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智慧化水平。德州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市顺利开局,全市33家二级及以上医院诊疗精准预约与健康山东服务号完成对接,15家互联网医院进驻健康山东服务号,电子健康档案打通与健康山东服务号共享渠道,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一号查询”;三级综合医院核心业务数据实时上传省级平合,实现医疗监管“一网监测”;16家二级及以上试点医院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全面打通电子健康卡与影像数据共享通道,形成“乡镇拍片、县级审片、市级复校”的三级影像分级诊疗新模式,累计完成三级会诊5万余例,节约群众看病拍片费用1000万余元。

全方位提升综合业务服务能力

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出院患者同期增幅54.57%

上半年,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聚焦主责主业,以传染病国家重点专科建设为引领,全方位提升综合业务服务能力。

坚持做精做尖临床重点专科。该中心着重提升对专科危重病例、疑难病例的诊疗能力,先后建立感染性疾病专科ICU、肝衰竭、肝硬化、门脉高压、耐药结核、儿童结核、脊柱感染等专病病区。

坚持统一调配医疗设备资源,该中心各专科设备利用率大大提高。人工肝、呼吸内镜、胸腔镜、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等专科特色的治疗病例数居国内前列。

注重质量规范临床诊疗。该中心发挥省感染性疾病质控中心作用,不断增强全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鲁氏菌病、皮肤炭疽等自然疫源性疾病救治能力。

坚持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改进重大传染病疫情救治应急工作。该中心“平急结合”的传染病应急救治体系日趋完善。常态化感染性疾病患者集中收治鲍山院区,可满足传染病患者的全部综合医疗救治需求;应急状态下可整体腾空蟠龙山院区及亚定点医院,床位达2500张,其中重症床位230张。

上半年,中心门诊量、出院患者同期增幅54.57%,开展手术4021台次;外埠患者占比61.12%,省外患者占比10.42%,逐步形成了以山东省为中心、辐射华东及周边省份的区域医疗中心。

发挥耳鼻喉专科“头雁效应”

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连续13年居全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前十名

2023年上半年,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坚定不移走“专科专病”发展道路,持续发挥耳鼻喉专科“头雁效应”,引领综合学科全面提升,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阔步前行。

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学科率先实现三级学科及四级学科建设,细分为21个专业学科,连续13年位居复旦大学全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前十名,获批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山东省耳鼻咽喉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依托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成立。

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支持下,成立“中国耳鼻喉医学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该院创立耳与听力学领域项级1区杂志Ear and Hearing的中文版并担任主编,发表高水平SCI论著和核心期刊论文26篇。眩晕与前庭医学研究团队发现了梅尼埃病免疫过程的关键基因,文章被Nature子刊收录,影响因子17.7,标志着医院对眩晕发病机制的研究再获突破。获批科研项目11项,“遗传性耳聋精准诊疗及致病机制研究”项目获“第五届(2022年)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上半年该院诊疗总人次同比增长21.6%,出院患者总人次增长26.83%,出院患者手术人次增长16.29%,第二季度CMI值达1.10,在三甲综合医院中排名第3位。

启动“十满意”服务品牌建设行动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实施50项服务举措

2023年以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服务百姓健康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履行了职责担当。启动“十满意”服务品牌建设行动,围绕5个聚力,打造10个满意,实施50项服务举措,初步实现了“就诊流程一条线,住院手续一站办、结算服务一单清、多项需求一趟成、智慧医疗一网通”的五个一便民模式。

同时,擦亮四个医疗“新名片”,勇做示范区“排头兵”。聚焦规范医疗。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和DRG付费工作相结合,修订符合DRG支付体系下的临床路径表单,实现最优治疗,合理控制费用,提高诊疗能力。聚焦集成医疗。该院相继成立康复中心、间质性肺病诊疗中心、神经介入诊疗中心和创面修复与整形外科,力争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佳服务,急诊介入取栓较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加170.6%。以及聚焦安全医疗,聚焦人文医疗等。

该院加快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建设,于6月顺利完成“正负零”施工节点,为实现年内结构封顶奠定基础;依托“5大病种”“9大平台”,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推动成立山东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济南市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完成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新品种7个,获批5个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和2个重点实验室,研发形成规范完善的特色诊疗技术24项。

打造诊疗服务新模式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出院结算时间从1小时左右缩短至3分钟内

上半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聚焦群众看病难、住院难问题,打造诊疗服务新模式,着力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推进实施“一站式”服务。创新推出服务驿站平台,全面整合入院服务功能,患者足不出户、线上即刻办理入院手续;入院准备工作关口前移,实现住院物品前置式配送到病床,截至目前自助入院率达66.7%。同时,推广“一站式床旁结算”服务,将出院结算由窗口转至病房,患者不出病房即可完成结算。目前,该院床旁结算率达82%以上,结算时间从61.21分钟缩短至2.47分钟。

拓展多模式诊间缴费渠道。该院推行医生工作站扣费、自助机缴费、手机缴费等,开通现金、银行卡,微信、支付宝及医保账户等支付方式,实现手机办理各种缴费业务,目前诊间结算率达60%以上。开通多种院前急救支付方式,为救护车配备POS机,大幅提升救护车费用结算效率。进一步丰富“口袋式”智慧服务内容,实现手机在线导诊、来院交通查询、预订病员服、定制餐饮等。实施知名专家团队预约服务,针对知名专家“一号难求”的问题,由低年资医生接诊患者,协助患者预约知名专家,提升知名专家服务效率。目前,该院已有29位知名专家开通团队预约服务。

本报记者 李丽 胡羽 实习生 赵伟越

【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关键词:

推荐内容